教育思想的真諦:成人之道——《國學與教育》三師會講側記

發(fā)表時間:2022-03-16 15:34

3月4日晚,朱漢民院長、張國驥教授和顏愛民教授以《國學和教育》為主題展開會講,三位專家學者圍繞生命教育,闡述了不同年齡段的人如何借助中華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文化成人成才。以下文字根據(jù)會講內(nèi)容整理而成。


微信圖片_20220329153932.png

朱漢民教授(中)、張國驥教授(左)、顏愛民教授(右)以《國學和教育》為主題展開會講


一、什么是國學?


朱漢民院長談到,廣義國學是指中國歷代的文化傳承和學術記載,包括中國古代歷史、哲學、考古學、文學、語言學等。狹義國學則是指中國古代學說,其代表是先秦諸子的思想及學說,包括儒家、道家、兵家、法家、墨家等。


中國歷史上“國學”是指以“國子監(jiān)”為首的官學,指國家設立的學校,如太學等;自 “西學東漸”后相對西學而言,泛指“中國傳統(tǒng)思想文化學術”,中國傳統(tǒng)的知識學問統(tǒng)稱國學。


二、國學與現(xiàn)代教育有什么關系?


怎么把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文化與世界文明聯(lián)系起來?張國驥教授認為:孔子、孟子都重視教育,現(xiàn)代教育應在傳統(tǒng)千年文化中汲取營養(yǎng)。他還以世界級學者錢鐘書為例,概述了中華文化與世界其他國家先進文化相互借鑒的發(fā)展歷程。朱漢民院長補充說:復興中華民族傳統(tǒng)文化,其實就是古學今用。如“學問思辨行”是儒家提倡的一種認識和修養(yǎng)的方法。原載《禮記·中庸》:“博學之,審問之,慎思之,明辨之,篤行之?!焙喎Q“學問思辨行”。如中山大學校訓:博學、審問、慎思、明辨、篤行,這不僅僅是校訓,作為一個社會人的準則也不為過,而且這也是當代大多數(shù)人所缺的學問思辨行。


顏愛民教授也匯總了自己的觀點,中國文化就是教育的文化,而儒學思想乃成人成才的學說。“成人”之學是我們每個人、每個家庭、整個社會重點關注的問題。“成人”本質(zhì)不是簡單的年齡達到18歲,也不是結婚生子,更不是學到某一種技能,而是從人格、精神等層面如何成為一個合格的人、標準的成人。


三、如何做好“成人”教育?


朱漢民院長繼續(xù)聊到,面對中國教育的不足,我們要清晰的明白,君子就是成人的標準。成人教育確實是一個大工程,而國學教育就是把“如何成人”放在了第一位!君子有三個維度:有智,有知識;有仁,有情商;有志,有信仰。譬如一個大學生,因為一篇論文答辯,沒有通過;竟然寫了5000字遺書而結束了自己的生命,這就是教育真正的失敗!   


張國驥教授說,這個浮躁的社會,不但窮人焦慮,富人也焦慮。作為湖南師大多年的黨委書記,他提到師大很多學生都有各種不同程度、不同層面的心理問題。這都是孩子過往人生經(jīng)歷、家庭教育所帶來的。由此可見,人生中的生命教育、性教育、死亡教育等都是成人核心教育所缺失的,必須以人為本、高度重視。

    顏愛民教授總結道:要成人,文化是基礎!常言道:腹有詩書氣自華!不同的專業(yè)塑造不一樣的氣質(zhì),不同的文化造就不一樣的人。文化的底蘊,造就心性的差異和區(qū)別。


四、如何看待階段性教育問題?


朱漢民院長說中國傳統(tǒng)教育分為“小學”和“大學”。十五歲前處于“小學”,也是人格形成關鍵期,重在塑造良好品行習慣。 青少年時期,掌握兒童心理學,懂得做人做事的準則,不講謊話,不講大話等。小學的課程就是讓孩子懂這些東西,雖然他們不知道為什么,但是他們知道怎么做。而到了大學,“明禮”與“明理”的教育,就是要知其所以然,明白為什么不能這么做!讓每個成人明理向善,把好的德行向外、向下傳播。只有具備了社會人的特質(zhì)才算真正意義上的“成人”。


張國驥教授繼續(xù)講到,每個人的成長有不同的教育階段和教育特征。“小學”玩小孩所玩,去接觸各式各樣的人,體驗各式各樣的玩。中學掌握更全面的知識,培養(yǎng)縝密的邏輯思維,學習待人接物。大學就要“窮其理”,要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。如一個女孩因為減肥丟失了生命,那是絕對不值當?shù)?!所以我們說教育就是“挖礦”,把每個孩子內(nèi)在的“礦”挖出來。


教育的起點是人,終點是人,本質(zhì)就是不斷的完善人,是為了能夠獨立的學習、生活和成長!


文字整理:蔣春連

攝影:葉新球

 掃一掃,即可關注
聯(lián)系我們
電       話:0731-82296714    13308414996
投稿郵箱:1638442894@qq.com
地       址:湖南省長沙市岳麓區(qū)西湖街道金星路湖南佳興世尊酒店寫字樓2207
備案號:湘ICP17005088號